骨科机器人手术“精准到毫米”

新闻要闻 2025-09-14 17:58:30 21317

  【潮科技】

  ◎本报记者 代小佩

  近日,骨科由北京积水潭医院院长蒋协远、机器智能骨科研究型病房主任王军强带领的人手信息快车智能骨科团队,运用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经皮骨盆通道螺钉置入技术,术精成功救治了一名90岁高龄的毫米骨盆骨折患者。

  经皮骨盆通道螺钉置入技术是骨科一项高难度、高风险的机器手术。但在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毫米级精度的人手引导下,这项手术共计耗时1个半小时,术精术中出血不到20毫升,毫米每枚螺钉置入位置的骨科切口长度约1.5厘米,达到了手术预期。机器

  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是人手北京天智航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智航”)深耕骨科手术机器人领域多年的成果。

  天智航近日公布的术精一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毫米信息快车天玑系列骨科手术机器人临床应用覆盖200余家医疗机构,完成手术总量已突破10万例。天智航总裁、董事马敏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说:“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逐渐实现了临床应用的闭环。”

  马敏介绍,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创新实现了“一机多适应证”覆盖,包含颈椎、胸椎、腰椎、骶椎全节段脊柱外科手术,骨盆、髋臼、四肢等部位的创伤手术,以及髋膝关节置换手术。这是国际上首个“三位一体”的通用全骨科手术机器人。据统计,2024年,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已实现每台年均手术量超过150例,正逐渐逼近国际标准的手术机器人年均手术台数200例。

  “手术量还会继续攀升。”马敏谈起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的核心优势时说,一是坚持完全自主原创的技术路线,掌握核心技术;二是可靠性和安全性高,临床应用病例丰富,产品综合实力强。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和应用,医疗科技行业将呈现出更加智能化、个性化和精准化的特点。

  马敏表示,未来,天智航也将继续发扬持之以恒的原研精神,将创新意识融入产品设计、研发、制造的每一环节,推动人工智能等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广泛应用和深入发展。前景虽然光明,但马敏也坦言,国产手术机器人企业尚未有盈利记录,“虽然临床应用已经完成闭环,但商业逻辑闭环尚在探索和完善过程中”。

  “全行业都期待政府相关部门能像扶持新药和特药一样,在医保、收费、商业保险等环节给予手术机器人更多政策支持。”马敏说,“只有打通商业逻辑闭环,国产手术机器人企业才能行稳致远。”

(责任编辑:王婉莹)

本文地址:http://yaowen.yunelian.com/news/217a55699226.html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全站热门

青春在边疆闪光!浙大“公毅计划”社会实践团走进谢依特小学

武警第一机动总队某中队自主搭建军事训练考核管理分析平台

土耳其武器出口快速增长引发关注

俄媒关注“榛树”是否亮相红场阅兵,俄国家杜马国防委员会主席:有可能

日本80%汽车零部件制造商拟将关税成本转嫁给车企

友情链接